暑期来临,不少学生放假在家,手机游戏成了孩子们“宅”在家的一个虚拟伙伴。近日,记者接到多起家长报料称,孩子在家里玩手机游戏,获知家长的微信支付密码后,在网上花钱买游戏装备,竟花费数千元。
记者联系游戏公司客服人员称,购买游戏装备若已到货并使用则不能退款。同时,相关专家表示,规范孩子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、社会、政府一起监管。另外,专家强调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影响较大,让孩子不沉迷网络游戏,首先要从家长做起。
小玩家:用父母的微信买装备花了几千元
刚放暑假,10岁的小明(化名)拿起妈妈的手机下载了“穿越火线”和“饥饿鲨进化”两款网络游戏。连续4天,一有空小明就拿着手机玩游戏,游戏过程中常蹦出购买钻石和游戏装备的提示。
7月11日,小明的妈妈刘女士突然接到一则短信通知,才发现儿子竟通过微信支付购买了近4000元的游戏装备。刘女士当即联系游戏公司申请退款,但遭到拒绝。
花都区的倪先生也遇到了类似情况,“生意会用到微信支付,我和妻子都很依赖手机,儿子有时会帮忙看店,支付密码他都知道。”倪先生说。7月20日,倪先生查看转账记录发现,从4月底开始,儿子通过Q币充值向游戏账号陆续转了近7000元。
游戏公司客服:装备若已到货并使用则不能退款
孩子用家长手机充值买游戏装备能否退款?游戏公司客服人员称,购买游戏装备若已到货并使用则不能退款,若没有到货或不能使用则可申请退款。
信德盛律师事务所杨正喜律师表示,民法通则规定,10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10周岁—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对于超过其认知能力的民事活动如大额消费合同,其法定监护人有权撤销合同。
但由于网游消费终端是默认的,如果孩子利用家庭网络或者手机进行消费,家长很难行使撤销权。加强家庭监管,学校教育,引人社工是减少孩子玩游戏,避免纠纷的重要途径。
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,玩网游在学生中成了一种潮流,有的孩子甚至对此痴迷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孩子玩游戏的方式也从PC端转向更便捷的手机端,对此,家长普遍表示担忧。
根据今年1月5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“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”显示,91.9%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,56.4%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前。其中娱乐游戏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,玩游戏占65.4%。
■专家提醒
政府、家庭、社会都有责任对手游加强监管
“现在很多孩子很小就有手机,不少商家就瞄准了这个商机,市面上出现很多吸引青少年的网游,不少孩子还沉迷在上面。对此类现象,政府、家庭、社会都有责任加强管理,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。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。
夏学銮指出,家庭管理方面,孩子在成长需要家长的规范,例如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过长,哪些游戏孩子不适合玩等。同时,家长应该帮孩子做好暑期规划。暑期因为家长要上班,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应多开展一些活动,弥补家庭中父母的缺位。
另外,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手机游戏的监管,例如可以设置游戏玩家身份认证实名制、对一些游戏玩家的年龄做限制,同时可引入手机游戏防沉迷机制,制定打击游戏中现金交易、提供私人服务器等行为的法律法规等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强调,要给孩子立“法”,父母首先要自律。“很多沉迷手机和网络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也会有依赖手机的习惯。”储朝晖说。